烽火岁月铸忠魂,迟暮之年盼公道:一位烈士后代的坎坷遭遇
在山东省聊城市朱老庄镇杜庄,有一位名叫杜光荣的老人。他的一生,与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腥风血雨紧密相连,他的家族,更是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五条鲜活的生命。然而,如今这位烈士后人,却深陷无尽的困境与委屈之中,渴望着一声回应,一份公道。
杜光荣老人的家族史,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
他的祖父杜少元,是鲁西地区最早的地下工作者之一,在聊城组建第一个农会时,他担任会长,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奔走呼号。然而,天妒英才,1953年,杜少元不幸被国民党残余势力所害,壮烈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伯父杜奇之,戎马一生,于1950年抗美援朝之际,毅然奔赴战场,最终血洒异乡,为国捐躯。
父亲杜玺之,同样是铁骨铮铮的革命战士,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担任连指导员,英勇作战,不幸牺牲在前线。
展开剩余79%母亲刘玉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在淮海战役期间,她作为模范妇联主任,积极组织群众为前线送鞋送衣,为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杜光荣老人家中,五位亲人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与付出,本应得到后世的敬仰与铭记。
然而,英雄的后代,却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遭遇了不平之事。杜光荣老人发现,同村的村长杜某之在宅基地和耕地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公。据杜光荣老人反映,普通村民一户一宅,而杜某之一户却拥有三四处宅基地;平民一处宅基地面积约四分半,而杜某之却占据二三亩;普通村民人均一亩七耕地,而杜某之家却人均拥有二亩多。这些显而易见的差距,让杜光荣老人心中充满了疑问。
当杜光荣老人将这些疑问向杜某之提出时,他得到的不是解释,而是无情的打击报复。他原本获得的预备党员名额,被生生拿掉。为了寻求一个说法,杜光荣老人找到了镇党委书记姚某某。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杜某之在当地颇有财力,姚书记似乎与杜某之站在了一边,杜光荣老人的诉求石沉大海。
自此,杜光荣老人踏上了漫漫的上访之路。两年间,他无数次往返于镇上,只为能得到一份关于他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意见书,但始终未能如愿。
(上访时的草稿)
事情在今年8月8日下午四点达到了高潮。村支书杜路之以开会为由,将杜光荣老人骗到村会议室。在会议室里,杜丁之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竟然对这位烈士子女进行所谓的“审讯”。当杜光荣老人试图离开时,杜某之和蔡某军二人竟强行按住他,逼迫他承诺以后不再上访控告杜某之。双方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杜光荣老人才得以脱身。
然而,噩梦并未结束。就在他离开会议室后,杜某之又组织了一群人,将杜光荣老人团团围住,对他进行围攻。第二天,也就是8月9日,杜某之派人对杜光荣老人实施了长达一个月的监视和软禁。在此期间,村里的大喇叭里还播放着侮辱他的言论,更过分的是,他的家墙上被挂上了侮辱性的条幅。
面对如此遭遇,杜光荣老人心力交瘁。他开始向更高级别的部门求助,然而,每一次的尝试,都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打转。
他找到市人大信访室,被推到信访局;信访局又将他推给纪委;纪委再推给公安局;公安局又绕回纪委。他甚至找到了市委书记李某某,书记将他送到信访局,信访局又转到区里,区里再转回镇上……每一次的周转,都让杜光荣老人的希望一点点破灭。他觉得自己“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杜光荣老人表示,他所反映的每一件事,都保证真实无虚。杜某之的宅基地、耕地情况,都摆在众人面前。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曾给市、区、镇等各级信访单位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任何结果。据他所说,这些单位的工作室应该都有相关的记录。
杜光荣老人手中,还保留着几份当年上访的草稿,以及三张证明杜某之造假陷害他的证明材料,和四张杜某之的自述材料。这些材料中,杜某之承认自家耕地确权面积14.9亩,而他自己家的应分地人口为5人,应分耕地7.49亩;在自述中也提到自家有宅基地三处,确权在杜玉奎、杜玉柱、杜丁芝名下。虽然杜某之也列举了自己多年来为村里所做的贡献,并否认了打击报复杜光荣老人的行为,但在杜光荣老人看来,这些并不能解释他所遭遇的不公和打击。
(证明材料之一)
(杜某之自述材料)
一位为国捐躯五位亲人的烈士后代,如今却在自己的家乡遭遇不公,投诉无门。杜光荣老人年事已高,身心俱疲。他殷切地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让这份沉冤昭雪,让烈士后代能够安度晚年,也让那份为国牺牲的荣誉,不至于蒙尘。
发布于:湖北省嘉旺网-专业在线配资-股票场内配资-场内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