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绿漾山乡,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智育星火 石榴同心”实践队深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小忠村,实地探寻这座畲族村寨如何以“畲乡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在青山绿水间走出共富之路。从全国文明村到省3A景区村,从“龙藏冬笋”的传统滋味到“共富工坊”的现代活力,小忠村用一个个扎实的实践成果,诠释着党建强则乡村兴的深刻内涵,成为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互促共进的鲜活样本。
七区网格连心路,坊带千家富陌阡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小忠村村支书程卫星的一席话,道出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魄力,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17座,新建生态停车场5个、民族文化广场4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党支部创新实施“党员责任田”制度,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党小组包干负责,解决群众反映的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以前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是党员带着群众一起干。”村民感慨地说。
展开剩余69%针对党员老龄化问题,村党支部对症施策,用畲语和方言为老党员“送学上门”,让银发党员听得进、悟得透;同时大力实施“雏雁归巢”工程,通过政策扶持、创业孵化等举措,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95后党员雷思敏便是其中的代表,她放弃杭州高薪工作,回村担任党务助理,带领团队将“小畲味”共富工坊打造成为年销售额超550万元的示范项目,直接带动9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电商百万流量涌,青山绿水富民程
在小忠村,实践队员见证了传统产业的蜕变。有着数百年贡品历史的“龙藏冬笋”,通过标准化深加工工艺,年产能突破30万瓶,年产值达800余万元,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各大商超和高校食堂,真正实现了小特产向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村电商运营中心运用AI技术开发的竹文化研学课程,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累计吸引线上访客超100万人次。“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精准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电商带头人陈志杰介绍。与此同时,村里创新推广的“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载体,走出了一条“一田多用、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既要讲情怀,更要见实效。”村支书程卫星直言,“关键要让年轻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前景。”为此,村两委正在谋划半山半田综合体2.0版本,重点发展林下菌菇种植、畲药康养等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返乡青年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
从昔日脏乱差的落后村,到如今绿富美的示范村,小忠村的蜕变,是其立足特色、创新机制谋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也为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站在新起点上,这个畲乡小村将继续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兴村、创新强村的发展理念,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正如村民们所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发布于:浙江省嘉旺网-专业在线配资-股票场内配资-场内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