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爆发的老山战役,标志着中越两国之间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激烈对抗。在这段期间,解放军动员了多个集团军轮流上阵,与越南军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最终成功压制了越军,直至1985年底,越军几乎没有反击的能力。尽管如此,很多人却很少提及,解放军炮兵在这场战役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们成为了对越作战的无名英雄。
一、24发炮弹歼灭敌人一个正规炮兵连
众所周知,在老山战役中,解放军的炮兵表现得尤为出色,除了成功压制了越军的炮火外,还为我方步兵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持。这其中的战术技巧,正是解放军炮兵根据长期的实战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形成了独特的战法。
1984年夏天,福州军区炮兵第三师接到命令,前往老山前线支援第一集团军的作战任务。作为一支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炮兵部队,炮三师的战斗经验可谓丰富非凡。从1949年起到1979年,这支部队几乎没有间断过战斗,经历了多场硬仗,特别是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炮三师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成功打击了越南的“金星师”,并帮助我军顺利攻占谅山。
展开剩余76%在老山战役中,炮三师的13团再度担负起重任。据了解,该团在战斗中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仅用24发炮弹,就成功消灭了越军的一个正规炮兵连。此事发生在老山那拉方向,当时我军的侦察兵得知,越军325B师41团1营联合越军第63团的炮兵,正打算发起反扑。我方立刻作出反应,中央军委指示:“坚决摧毁敌方炮兵,切断敌人步兵的退路,实施合围并全歼敌人。”
炮三师13团团长郭玉明、政委徐吉玉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全团进入战斗准备状态。不到8天,炮三师便完成了部署工作,人员和装备全部到位。7月22日,团长郭玉明和政委徐吉玉亲自带领团员们赶赴云南砚山县,准备开火。
战斗开始后,副团长曾溪良和副政委彭德雄指挥下的炮兵主力迅速将四门火炮部署到位。为确保炮击效果,炮兵战士们拿出了精湛的技艺,准备给越南敌军一个深刻的教训。炮三师的主力部队将火炮分别安置在低洼地和公路旁,而我军的侦察阵地则设在529高地的东侧,无名高地上。这一位置让我军能够轻松观察周围的环境,为侦察敌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时,老山上大雾弥漫,能见度较低,虽然我军已占据有利地形,但仍然无法清晰地观察到越军的动向。9时,随着晨雾逐渐散开,炮兵侦察员在西北侧公路靠山一侧发现了越军的活动。侦察员立刻察觉到,越军的火炮虽然与我军观察方向几乎平行,但阵地似乎存在伪装的迹象。我军判断这很可能是越军为迷惑我军而设下的假阵地。
果然,进一步侦察显示,越军真正的火力点隐藏在炮阵地侧方和后方的掩蔽部和弹药车附近,且有大量越军士兵正在站岗和搬运弹药。侦察员通过精确测距,获得了敌方的准确方位和目标坐标。这些信息一经传回指挥部,我军便立刻做好了射击准备。
当第一发炮弹响起时,便已基本锁定了越军的炮兵阵地。接下来的几发炮弹,如同精准的猎鹰扑向猎物,将敌人阵地彻底摧毁。听到前方侦察员的报告后,炮三师的指战员们再次加速炮火密集射击,很快将越军的弹药车摧毁,且在短短四分钟内,24发炮弹将整个越军炮兵连打得几乎全灭。越军对此感到极为惊讶,甚至无法理解解放军如何能如此迅速准确地打击。
二、越军始料未及的炮兵战术
解放军炮兵的出奇制胜,令越军始料未及。我们炮兵的战术,至今在越南人眼中仍是“神秘”的存在。炮兵不仅依赖前线侦察,还常用巧妙的伪装技巧让敌人防不胜防。
炮三师的战术可谓精妙绝伦,每一次出击都令敌人措手不及。炮兵阵地通常会用钢管架、圆木等伪装成火炮,周围堆满沙袋和空炮弹箱,甚至还有“稻草人”伪装成炮兵。通过这种伪装,即使敌军侦察兵靠近,也难以发现我军的真正阵地。更重要的是,解放军炮兵能够成功伪装炮火的射击,甚至模拟出越军炮兵的弹着点,使敌人难以判断我军的真实位置。
此外,炮三师还会使用故意隐蔽的策略,在面对越军猛烈的反击时,我军会暂时停止射击,利用阵地设置的炸药包引爆假象,让敌军误以为我军已被消灭。等敌军警惕松懈时,我军炮兵再次发起猛烈反击,给越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老山战役期间,解放军炮兵通过这种机动灵活的战术,成功地压制了越军的反扑,最终以巨大的胜利结束了战斗。炮三师不仅摧毁了越军大量炮兵阵地,还大大打击了敌方的士气。到1985年,越军几乎丧失了反制的能力,我军炮兵阵地在两个月内几乎没有移动过,而越军对我军的炮火指挥失去了辨识能力。炮三师在老山战役中的表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炮兵的强大实力,成为这场战役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嘉旺网-专业在线配资-股票场内配资-场内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